長崎縣有一個叫做出島的地方,仍保留著昔日江戶時代的氣息。在出島與江戶町之間有一架橋,日本人稱它做「出島表門橋」。這座橋的一大特色,是它只用橋的其中一邊來承受整架橋的重量,另一邊幾乎不用負重。為什麼會用上這樣的設計呢? 當中所用的原理又是什麼呢?
出島在哪裡?
紅色圍著的部份是屬於長崎縣,而出島就在長崎市裡面,圖中紅色有三個白色圓點的標記 Dejima 就是出島了~
今次介紹的「出島表門橋」就在連接江戶町和出島町的中島河川上方,是長崎市的觀光熱點,很多人都會穿著和服穿過表門橋前往出島拍照留影。
橋身使用了流線型設計,底部有一條條的波浪紋,橋的欄柵位沒有造得很高,長得高的話走這條橋應該會有點害怕會掉下去呢~
表門橋的神奇結構
表門橋橋身沒有多餘的裝飾,它流線型的設計簡潔同時又很配合四周江戶時代的風格!看看下圖,橋的支撐點設立在江戶町那邊,橋的兩個末端都有固定,但是因為「槓桿原理」,只靠江戶町那邊的支點已經足夠平衡整條橋的重量。因此,當橋上沒有人的時候,在出島那邊的橋末與地的接觸點基本上沒有負載重量!
日語的「槓桿原理」叫做「てこ原理」,小編也不是很清楚物理學中的力學,不過根據官方所說的「槓桿原理」來看,橋的力學原理大概就像下圖所示。大家可能會想,為什麼出島那邊的橋口不能負重呢?那是和它的歷史有關!
表門橋的歷史
表門橋在1633年日本實行「鎖國令」的時候,是一條僅4.5米長、唯一可以前往對岸的連接橋,可是在後期因為填海,橋也因為失去了作用而被拆走。
長崎市決定恢復當年因填海而失去了人工島的出島,希望營造出像江戶時期人們依靠橋前往出島的樣子,就像《千與千尋》過橋進入結界般,遊客過了表門橋便能穿越古代的感覺。
不過因為日本官方已定了表門橋為國家指定遺跡,出島地下還可能藏有古物。由於不能破壞古蹟,在出島那邊的地也不能挖掘出橋的基底。建築師研究力學,找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,用槓桿原理來製造出只用江戶町那邊負重的橋。
參考資料: https://next.rikunabi.com/journal/20170224_p/